校史网
 首页  部门情况  历史沿革  精神传统  人物春秋  史海钩沉  史志典籍  流金岁月  VR校史馆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史海钩沉>>正文

建院初期的回忆

江先福

我原是在湖北省委党校理论研究班学习,原计划是学四年,1965年10月份提前分配到武汉医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政治经济学教研组,任助教。深入到学生中,在学生宿舍中住。大概一二十天之后,就接到教研室姓王的负责人通知,被抽调到郧阳创办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当时认识的人很少,仅认识何盛耕,他当时和我住在同一栋宿舍楼。在接到通知后的四、五天,全体赴郧人员和学院领导们一起在学院办公楼照了一张黑白合影照。上午8、9点钟,大家分乘几辆卡车,奔赴郧阳。因为我是单身,行李简单,一床被子,几件衣服。我和何盛耕坐一辆大卡车,车厢放的是许多行李。赶到随州,天已经黑了,我们就在随州吃饭,住了一晚,又赶到均县草店歇了一宿。后又经过十堰区,到达郧县黑石窑。

当时招收的首批学生已经在黑石窑了,这些学生都是社来社去性质的,招了一个大专班,两个中专班,共约150多人。闫喜范、邵运盛等人也已经在那里了。和我们一起来的项士孝临行前即被任命为分院副院长,晨光任党支部书记,张林雪任党支部副书记,因为当时晨光身体有病,没有随大部队到郧县,因此张林雪代理党支部书记。闫喜范是党支部委员,邵运盛是出纳。他们组织学生安放行李,接待我们。当时黑石窑山梁上有5、6排平房,一排平房有上十间房子,我和何盛耕住一间,顾锡坤和李本富住一间。教研室和教室都在这些平房里。其他有家属的职工都住在山梁下的住院部。搞基础的我们四个人在山上住,李本富和顾锡坤搞卫生,我带政治,何盛耕搞解剖。搞临床的都住在山下。马列主义教研室就我一个人,办公室就在我住房的隔壁。当时还有一个老门诊,离这里有些路程。我们当时做饭,自己组织学生一起到山脚下的当地居民家或到郧县老城去买柴,用板车拉,武医随行的有两名炊事员,当地又招聘了两名。当年春节学生都没有回家,搞教学。学生都住在平房,1966年又招了两个中专班,春上又在山梁下的上坡上盖了两排平房,给学生住。

1966年春,竹山县委书记王仁成调到这里任党委副书记,随行的还有他爱人和父母等家属。随后又相继调来一些人,如项中惠等。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开始动乱,年底学院成立了“红卫兵”组织。接着是“破四旧”,揭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串联,停课闹革命等。从此党政机关受冲击,许多干部、党员、知识分子也被安上莫须有的罪名遭批斗,有的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武医郧阳分院的党政领导团结一致,带领党员、群众抓革命,促生产,坚持复课,搞好建校工作。1967年,郧阳地委、郧阳军分区等计划搬到十堰,因为当时二汽选址在十堰。武医分院随即也到十堰选校址。搞基建的同志先到十堰现在学院的所在地进行基本建设,其他同志还在郧县。1967年底分院才从郧县迁到十堰市(原郧县的十堰公社),借用了十堰公社卫生院的一个房屋,因陋就简,开展了临时门诊和住院部的医疗工作。同时分工闫喜范等人筹建附属医院。当时分院有一栋24间的平房和一栋26间的平房,厨房是油毛毡搭建的。过来后,学生还上了一段时间的课,1967年7月,在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各地的混乱局面进一步加剧。受此影响,学生到处搞串联,学校基本上停课。老师有的搞基建,有的搞采购,我还当过采购员,在郧县三门住过几个月,采购石灰。直到1968年底才复课。

1971年三月开始以推荐的方式进行招生工作,1971年至1976年招收医疗专业大专学生546名。1972年8月,郧阳地区行署委托武医郧阳分院主办新建郧阳地区卫生学校。开设医士、中医、检验、放射、护士、卫生等6个专业,共招生1145名,为郧阳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医务人才。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湖北省委、省政府明确了学院实行省、地双重领导,省教委主管。业务经费、事业经费、基本建设投资均由省教委直接核拨和管理,使武医郧阳分院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摘自《郧阳医学院报》2005年6月20日 第78期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湖北医药学院校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