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 再尽绵薄
赵国举
时光飞逝,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回忆当年,年轻学子满怀热情告别母校同济医大,来到湖北的“西伯利亚”鄂西北大山区创办分院,开始了艰苦的创业道路。如今,我们已经是两鬓斑白,年至夕阳,这其中的酸甜,这其中的坎坷,这其中的点点滴滴都让我们感慨让我们怀念。
我们的教学工作,经历了从培养社来社去的医生到工农兵大学生直至五年制本科生的系列过程。教学开始,没有教材,我们就着手自编自印了“药物治疗学基础”、“药理学实习指导”,使学生上课实习有本本。实习课困难重重,面临仪器匮乏、试药不足、动物奇缺等。怎么办?我们知难而上,想方设法开出了老校能开出的实验,这就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动物没有就亲自出差购买,炎炎烈日护送动物,路上要给它们喂食,回院还要轮流饲养。有些动物还需要我们翻山越岭到处捕捉,以满足实习与科研之需。药品不足就求助于老同事老关系。教研室同志还不辞辛劳到处跑设备、购仪器,买不到的就自立更生动手设计装备,先后装置了“光电镇静装置”等十余种仪器。就这样,我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出了当时难度较高的“药物对动作电位的影响”以及“药代动力学”等的示教。
高校的科学研究是提高学术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初我们本着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的想法对待科研。天麻是我区重要的土特产品,也是贵重中药,为解决供不应求的矛盾,我区大力发展了人工栽培天麻技术,那么人培天麻能否代替野生天麻就成了摆在药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既有实际意义,又有理论价值的课题。我们经过几年的辛勤探索,发现人培与野生天麻在化学成分与中枢药理作用方面基本相似,人培天麻代替野生天麻从此有了理论依据。这一成果具有较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83年荣获地区科技二等奖,同年湖北日报头版作了报道,人民日报也作了要闻摘载。由于这项工作达到一定深度,省内外不少单位进一步与我们又进行了系列协作研究,先后有两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一项获省科技二等奖。
近几年我们集中力量研究了经典的抗组胺和抗5—羟色胺药赛庚啶,系统研究了它的心血管作用。率先开展了其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研究,同时研究了赛庚啶对豚鼠乳头肌的收缩性、心房肌基本生理特性以及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较具特色的是我们用难度较大的,先进的膜片钳技术,直接证明了此药对心肌细胞钙离子内流的阻断作用。也研究了其对家兔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此一研究工作,专家鉴定认为资料完整、设计严密、实验手段先进、技术难度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结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成果于93年获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94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此外,我们还对颅通定、墨香、天花粉、递质与镇痛的关系等课题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一些可喜成果。
回首三十年,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我们虽作了一点工作,也获得了很多荣誉(省科技先进工作者,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等)。今年已开始招收研究生,也申报了新的科研课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想尽管这三十年作了一些工作,但总觉离自己的要求还很不够,所以,我只想抓紧时间,多作一些实际的工作。人们常说,最美不过夕阳红,那就让我们携手共进,用自己的光和热映红郧医辉煌的明天!
摘自《郧阳医学院报》1995年11月8日 建院三十五周年校庆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