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网
 首页  部门情况  历史沿革  精神传统  人物春秋  史海钩沉  史志典籍  流金岁月  VR校史馆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史海钩沉>>正文

自强不息 继往开来

——写在《郧阳医学院志》付印之时

柯德鑫

今年十一月八日,郧阳医学院建校四十周年。

这是一个值得纪庆的日子。作为献礼,《郧阳医学院志》结集付印。

四十年,不过是人类社会的弹指一挥间。四十年的郧阳医学院,却经历着两代人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拼搏与奋起。一九六五年深秋,53位先行者告别武汉,阔别武医,一路颠簸,来到郧阳,安营扎寨于荒山乱石之中,拓荒创业于漫长动乱年代,从郧县“干打垒”式的简陋平房中起步,迁十堰于一幢幢楼房的耸立中发展,历尽艰辛而无怨无悔。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郧医由建院之初的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到被国家教委评审通过为独立设置,这中间,为郧医开天辟地的元老们,在郧医兴办之初和发展之中从地方、院校和部队加入其间的奠基者们,曾经付出多少辛劳,流过多少血汗,战胜多少困难,难以言表。但他们攀登途中的豪情,克难进取的意志,到达目标的喜悦,则是完全可以想见得到、品味得到的。郧医的独立设置,是郧医发展史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犹如一块基石,为郧医的再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的十余年里,面对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面对依法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面对“扩招”后招生、就业两个市场竞争日烈的环境,面对着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要求,新老郧医人没有止步。他们一轮又一轮地全方位推进和完善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内部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等系列改革,大力打造竞争、激励和拼搏进取的人气氛围;他们一个又一个地论证、申报和设置了医、护、药、技、管方面的新专业,不断营造健康、协调、持续的科学发展新境界;他们一国又一国地出访交流,洽谈合作,坚定地走出了国门,打开了面向世界、接轨国际的新天地;他们一笔又一笔地把极其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学科建设和服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之中,努力改善适应现代高校要求的综合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增强办学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同“入列”时比,等于再造了七、八个新郧医,因而一次又一次地在国家开展的本科教学“评估”和“回访”中获得了高度赞誉。作为办在地区山沟里,办学成本高昂,而国家生均拨款连年锐减的高校,这其间,郧医人是何等的顾全大局、无私奉献,郧医人又是何等的克难进取、一往无前?我想,惟郧医悉晓,有上级体察,更有群山作证!

四十年,郧医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毕业生。这批亦可称为两代人的郧医学子,分布在祖国的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和世界的二十多个国家,密集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湖北、新疆和美国、加拿大。他们中,数以千计的成为省会都市、大中城市“三甲”、“二甲”医院的科室主任和学科带头人,数以百计的走上了厅级、院级领导岗位。更有进入美国高端科技领域的国家级评委、终身教授,更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公安二级英模”和省市级“杰出青年”、“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而更多的,则默默无闻地躬职于医疗、教学、科研第一线,奉献于基层民众,投身于西部开发之中。他们主编或参写了无以数计的医学专著和统编教材;他们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在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上,发表了一系列深有影响的科研文章,获得了许多不同国籍、不同级别的科研奖项,为中华民族的医学科技发展,为人类身心健康事业的文明进步,潜心医学,殚精竭虑,明德至善,格物致知,奉献出郧医学子的赤诚之心和聪明才智。可以不无自豪地说,在迅速崛起的中华大地上,在西方发达的国度里,凡有郧医学子的地方,同济人科学严谨的治学传统,郧医人发愤图强的求索精神,都在熠熠闪光!

四十年发展的历程,令人于创业、育人之艰辛中倍尝收获的喜悦和宽慰。四十年的历史经验,是指引郧医人不断奋发有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此,《郧阳医学院志》的编写者们,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查阅了大量的史料,走访了许多老领导、老专家、老教授,反复听取了方方面面的撰写与修订的意见;不少老领导、老同志为之提供历史档案,口述史料,撰写文章,经过共同努力,终于结篇成集,较为全面系统和翔实地再现了郧医四十年创业发展的轨迹。编写者们和老领导、老同志们为之付出的辛劳,倾注的心血,是不言而喻的,郧医人感谢他们。

历史经验,弥足珍贵;自强不息,继往开来。在郧阳医学院建校四十周年之际,作为人生旅途中最后一站来到郧医工作的一名老职工,我想,出版本《志》,并以此献给在郧医各个历史时期工作和学习过的干部职工与校友,献给所有关心和支持郧医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和为母校争光添彩的学子,献给为着创建省属一流、国内有名、国际知晓的中西结合部医学名校而再接再厉、扬帆奋进的郧医校本部和临床学院的师生们,是极有意义的。(本文作者为原郧阳医学院党委书记)

摘自《郧阳医学院报》2005年9月26日 第79期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湖北医药学院校史网